一是明确管护主体。项目所在村村民委员会为管理责任主体,具体负责组织好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工作。
二是明确管护范围。包括田间道路、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、灌排工程、输配电工程等。
三是落实管护经费。每年从村级集体经济收益、乡财政安排到村的补助等中调剂资金专门用于村内高标准农田管护,资金使用情况定期张榜公布。
四是加强督查考核。定期进行督查,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各项目村年度综合考核体系,严格奖惩。